【兩岸關係】「祖國必須也必然統一」 習近平提5主張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9/01/02 11:05

最後更新: 2019/01/02 13:34

分享:

分享:

*新增習近平講話詳細內容

在北京,《告台灣同胞書》發表40周年紀念會今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。中共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執政以來,首次公開發表專門對台的講話。他強調,祖國必須、亦必然統一,並提出5大主張,重申「一國兩制」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,要探索「兩制」台灣方案,願以最大誠意、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,但堅決反對台獨,並針對此不承諾放棄武力選項;同時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,增進兩岸互信認同。

習近平稱,1949年以來,中央始終把解決台灣問題,實現國家完全統一,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。70年來,堅決挫敗各種製造「兩個中國」、「一中一台」、「台灣獨立」的圖謀,取得一系列反「台獨」、反分裂鬥爭的重大勝利。

他說,台灣是中國一部分、兩岸同屬「一個中國」的歷史和法理事實,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,血濃於水、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,都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。而台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、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,和國家強大、民族復興、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,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。

習近平說,兩岸中國人、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、順應歷史大勢,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。他並提出5大主張:

第一,攜手推動民族復興,實現和平統一目標

廣大台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,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。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,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正確道路。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,共圓中國夢,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,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。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,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。

第二,探索「兩制」台灣方案,豐富和平統一實踐

「和平統一、一國兩制」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。在確保國家主權、安全、發展利益的前提下,和平統一後,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,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、宗教信仰、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。

和平統一,是平等協商、共議統一。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,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。兩岸雙方應該本著對民族、對後世負責的態度,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,實現台海持久和平,達成國家統一願景。

在「一個中國」原則基礎上,與台灣任何政黨、團體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。願同台灣各黨派、團體和人士開展對話溝通,廣泛交換意見,尋求社會共識,推進政治談判。

鄭重倡議在堅持「九二共識」、反對「台獨」的共同政治基礎上,兩岸各政黨、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,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,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。

第三,堅持「一個中國」原則,維護和平統一前景。

大陸和台灣同屬「一個中國」的事實從未改變。「一個中國」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,堅持就能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,台灣同胞就能受益;背離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盪,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。

統一是歷史大勢,是正道。「台獨」是歷史逆流,是絕路,絕不為各種形式的「台獨」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。

中國人不打中國人。願意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;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,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,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「台獨」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,絕非針對台灣同胞。

第四,深化兩岸融合發展,夯實和平統一基礎。

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,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。和平統一之後,台灣將永保太平,民眾將安居樂業。有強大祖國做依靠,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,發展空間會更大,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、底氣會更足,更加安全、更有尊嚴。

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,打造兩岸共同市場。兩岸要應通盡通,提升經貿合作暢通、基礎設施聯通、能源資源互通、行業標準共通,可以率先實現金門、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、通電、通氣、通橋。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、醫療衛生合作,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,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、普惠化、便捷化。

第五,實現同胞心靈契合,增進和平統一認同。

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、不能斷、不能少。要加深相互理解,增進互信認同。以正確的歷史觀、民族觀、國家觀化育後人,弘揚偉大民族精神。久久為功,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。

真誠希望所有台灣同胞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,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。歡迎台灣青年來大陸追夢、築夢、圓夢。

最後,習近平表示,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,但只要和衷共濟、共同奮鬥,就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。

他又重申,世界上只有「一個中國,堅持「一個中國」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,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。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。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,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,不容任何外來干涉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